3上一篇 下一篇4
我与数学日记一起成长

缤纷嘉园 搜集整理

 

起初,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写日记是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嘴上经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但总是疏忽了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体验。数学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似乎无非就是做不完的各类计算题、应用题等。关注生活似乎只是一句空话,并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再加上每次看到孩子草草完成的数学作业、课堂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总是一肚子的火,总觉得自己十分委屈。面对自己精心准备的,自认为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孩子们怎么可以无动于衷呢?只是一部分自觉的孩子在响应,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讲了如此多的道理,却不见其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思索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翻阅杂志时,看到有些老师尝试着让孩子写数学日记,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最近学习的一些收获、体会;对于某一堂课自我表现的评价;对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今天一天中你所发现的数学问题、现象;对某一不明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我顿时眼前一亮——

于是,我开始行动了,当然,数学日记对我来讲也是陌生的,对孩子来讲,则更为陌生。刚开始,孩子们觉得十分新鲜,同时,为了鼓励他们,我将此与“加星”结合了起来,只要写了,都可以“加星”,于是,孩子们情绪高涨,纷纷跃跃欲试。

当然写数学日记也并不只是孩子单方面的事情,我也到处搜集资料,介绍一些数学日记给孩子们,跟孩子一起分析其中数学的成分,讨论如何写好数学日记。他们开始模仿着写了,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当然,由于知识结构等原因,从中也无法涉及到具体的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但他们确实已经在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生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及时记录下来。看了他们的日记,尽管都很稚嫩,但我十分欣慰。我用“加星”、评选“智慧星”等措施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写、多记。几乎在每一篇日记后我都认真写上评语、建议,适当点拨。果然,这一招还挺灵。比如,陈潇潇同学学习上一直不够主动,缺乏动力,学习情况也很一般。很偶然的一次,她写了一篇数学日记,记不清她到底写了什么,但我没忘了好好地表扬了她。中午放学后,她怀揣着日记本,兴奋地冲向爸爸,那种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接下来,连续几天,她都在写。而且,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她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快乐了。

但好景不长,问题出现了,孩子们对于司空见惯的生活已经显得有些冷漠,习以为常了,觉得没什么意思,没什么好写的。

当时,我心里也是空空的,我只能安慰、鼓励他们:别着急,慢慢来。当然,我也没有将它布置成一项硬性作业,什么时候来了灵感就写一写,暂时还没有,就可以先放一放。每天,我都会努力地去搜寻写作的素材,发现点什么,都及时与孩子交流,以便给孩子提供一些材料、源泉。

机会终于来了,我们年级组要举行“欢欢喜喜闹元宵”的主题大单元活动了。那几天,孩子们一个个喜出望外、情绪高涨,忙着设计活动方案、制作灯笼、准备灯谜、搜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等等。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一方面为他们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在心里嘀咕着:这既然是个综合性的活动,我得让孩子们从中学得更多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数学方面的收获。于是,我很快将我的想法同孩子们交流了,期待着孩子们能在闹元宵的同时,能尝试着用数学的眼光看整个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尝试着解决数学问题。那次活动结束后,我特地与同学们开了个交流会:

镜头一:围绕“做灯笼、挂灯笼、挂灯谜”

1、三年级举行“欢欢喜喜闹元宵”的活动,每个班做灯笼30个,问12个班一共做了多少个?

2、三年级举行“欢欢喜喜闹元宵”的活动,共挂花灯200个,每两个花灯之间放一条灯谜,请问从头至尾共放灯谜多少条?如果每隔5个花灯放一条灯谜,那么从头至尾一共可以放多少条灯谜?

3、三年级举行“欢欢喜喜闹元宵”的活动,共挂出360盏灯,按照两红一黄的顺序排列,问第300盏灯是什么颜色?

4、三(1)班同学做灯笼,女生做了13个,男生做的个数是女生的2倍,男、女生共做灯笼多少个?

5、小王、小花、小雨做灯,有做宫灯的,有做兔儿灯的,有做荷花灯的。小王说:“我没做荷花灯”,“我没做兔儿灯和荷花灯”小雨说。请问:小王、小花、小雨各做了什么灯?

镜头二:围绕“品元宵”

1、元宵节学校给三年级同学吃汤圆,全年级共有12个班,每班有同学60名,每人吃6个,问一共要吃多少个汤圆?

2、三年级某班有60人,平均每人要分得8个元宵,食堂送来470个元宵,够分吗?

3、三(6)班同学分汤圆,每人6个,多了56个,每人8个,则少了68个,问三(6)班共有多少人?

4、老师分汤圆,有2种口味,老师问谁吃第一种汤圆,有36人举手,第二种呢?有44人举手,全班有62人,每个人都至少举过一次手,问有多少人两种口味都吃?

5、三年级共12个班级,食堂的阿姨要来送元宵,如果平均每送一个班级要2分钟,一共要花多少时间?

镜头三:围绕“猜灯谜、观灯、放灯”

1、同学们排队兑奖,我前面有21人,后面有35人,这一队一共排了多少人?

2、大操场上一共挂有360条灯谜,老师最少要准备多少份奖品?

3、操场上从头至尾共挂有360条灯谜,每3个灯笼中只有1条灯谜,每两个灯笼之间有5厘米,小明绕着所有灯笼跑10圈,请问小明共经过了多少个灯笼?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4、池塘长5米,宽3米,荷花灯沿着池塘跑了3个来回,共跑了多少分米?

5、学校举行猜谜活动,领奖处排为3队,共75人,假设甲队给乙队5人,乙队给丙队3人,丙队给甲队6人,三队人数一样多。问原来三队各有多少人?

……

此时,孩子们成了一个个精明的小会计师、小策划师,原本静悄悄地躺在课本上的、静止的数学知识、原理被他们应用得如此生动而且恰到好处,他们又一次深切地体会到:原来我们平时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那以后,孩子们写数学日记的热情更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他们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展开研究。

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比如:钱天健同学是一位素质发展非常全面的学生,对于学习,她能很好地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对自己似乎没有更高的要求,对待数学日记也显得漫不经心。为此,在批改联系本时,我故意在“自愿写数学日记”旁边标上:自愿=不写吗?聪明的她当然有所意识,于是,她开始动笔了:

和倍问题

做作业时,我看到了一道思考题:动物园里有火烈鸟和鸵鸟共84只,其中火烈鸟的只数是鸵鸟的6倍,火烈鸟和鸵鸟各有多少只?这不是和倍问题吗?我灵机一动,想:把鸵鸟的只数看作一份,那么火烈鸟的只数就是6份,84只当中有6+1=7份,一份就是84÷7=12(只)这就是鸵鸟的只数,火烈鸟是它的6倍,是6×12=72(只)。于是,我得出:火烈鸟有72只,鸵鸟有12只。

尽管对她的这篇日记,我并不十分欣赏,但我仍着实表扬了她:“看得出来,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一道题,真聪明!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出数学知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更好了!明白吗?小东西!”自从那以后,她几乎每天都坚持写。现在,她可喜欢写数学日记了,而且,写得非常精彩。

经过以上这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努力,我越来越觉得,是否能写成一篇非常好的数学日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样一种观察生活、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通过一定的鼓励、表扬,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课堂教学、课堂学习,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己充分地体会出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句话的内涵。

当然,此时,我思考得更多的还是:怎样才能将数学日记写得更成功,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发展?真诚地希望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